4月28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三十六届丫髻山庙会在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丫髻山景区盛大启幕,本届庙会以"桃醉平谷·祈福丫髻"为主题。旅游与艺术学院师生团队依托课程综合实践,深度参与这一国家级非遗盛事的服务工作,为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时代的青春动能。
庙会期间,旅游与艺术学院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化身非遗文化的“传播使者”。他们为市民和游客详细介绍非遗摊位,生动讲解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渊源与精湛技艺,并通过互动体验、故事讲述等创新形式,拉近传统技艺与公众的距离。部分学生更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实时直播宣传,以年轻化的表达方式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让千年技艺在云端焕发新生。
旅游与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付立娟、院长侯雪艳率队与刘家店镇党委书记于群、宣传部部长丁静等开展专题座谈。双方围绕“非遗保护传承”“文旅人才培养”“研学基地共建”等议题深入交流,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旅游与艺术学院将依托丫髻山庙会等文化场景,打造常态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为刘家店镇提供研学线路设计、导游词攥写等智力支持。学院将聚焦平谷“桃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课程体系与区域文旅需求精准对接,培养更多懂文化、会创新、能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旅游与艺术学院持续优化“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将非遗保护、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高校与地方协同育人,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专业素养,在文化传承中彰显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