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北京财贸学子在乡村振兴路上写下“青春答卷”

时间:2023-05-19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以行动回答时代之问。”5月17日,在学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上,6支学生团队分享了他们深入京郊沃野、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

小院落大舞台——为科技小院做形象设计师

打造西槐IP、设计视觉CIS形象、开展农产品直播销售、改善提升村容村貌、培训村民制作视频……旅游与艺术学院影视系的农艺工作室师生已助力通州区永乐店西槐庄“科技小院”三年多的时间了。

三年里,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协助科技小院进行农产品预热和销售直播、完成农产品的包装升级和定制宣传等,和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助力西槐庄村三年增收五倍。

团队指导教师吴忠勇老师介绍,团队目前已经与通州区的5个村镇、密云区的1个“科技小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根据每个村镇进行“一村一案”策划、定制乡村推广计划。

在通州区西集镇,同学们打造精品民俗推广、开展青少年研学活动;在老槐庄,同学们打造沉浸式VR直播看棚、举办logo设计大赛;在西樊各庄,同学们为村民开展系列新媒体培训等,通过深挖当地禀赋优势,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为青年人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财贸青年把根深深地扎在乡村泥土中,在农村广阔天地展现担当作为,用青春热血在乡村振兴征程上实现人生价值!

走进田间——劳动精神在泥土中生根发芽

2022年,立信会计学院学生党支部与潞城镇贾后疃村党支部开展了农耕实践等系列活动。

从去年秋季开始,支部的学生党员们成立“星火助农”团队,在当地村民的指导下,在贾后疃村的农田里翻耕、播种,开展日常定期的田间管理(施肥、浇水、除草、病害预防的工作)。

同时,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周末时间走进农户家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帮助村民干农活、扫庭院、剥玉米、收秸秆、喂鸡……

团队负责人程锡雨同学希望自己的团队像星星点点的小火苗,在助农兴农的实践中,带领更多的青年应对挑战、敢于吃苦,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也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在劳动中收获幸福。

引智帮扶——为乡村建设建言献策

“感性的认识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检验才知道其正确与否。”在商学院“引智帮扶”团队许诺同学的分享里,听到了团队成员在过去的六年间,多次深入门头沟双塘涧村开展乡村调研、法律讲堂、文艺汇演、志愿服务……同学们依托学院“六个一”帮扶机制深入乡村调研,针对双塘涧村作为生态涵养区和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能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等特殊情况,同学们集思广益提出各自的扶贫思路和计划。

在学校派驻双塘涧“第一书记”郭锐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大台500亩果园提升项目、灵山路沿线种植万寿菊项目、打造数字乡村农业公园,将专业技能写在了田间地头。正如许诺最后讲“当我们将课堂内容与乡村实践有机结合,走进乡村的那一刻身上便肩负了一份责任,当发挥自身力量为其中村民作出贡献时,内心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专业助力——为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我们团队希望以吾辈之手焕家乡新貌,以专业塑造风格多变的国风农家乐。”

“我们团队在服务乡镇整体节能改造的工作中,聚焦乡村居民低能耗设计,在基于模拟分析的低能耗设计平台,改性酚醛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减少能源消耗……”

来自建筑工程管理学院的“焕农居士室内设计工作室”团队宋暖同学和“乡村居民低能耗设计”团队徐磊同学分别交流了各自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

两个团队将课堂学习和乡村建设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辟“改善人居环境”崭新模式。他们主动担当作为,以“专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乡土中国和奋斗青春的双向奔赴、双向赋能。

学校党委书记王红兵全程聆听了同学们的分享,也和同学们一同回顾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节之际对青年提出的谆谆话语和殷殷嘱托,饱含深情、内涵深刻。

王红兵希望同学们要志存高远,厚植家国情怀,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心系祖国,勇于追梦,牢记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感受乡土中国和京郊大地的变化,坚定制度自信。要脚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重视理论联系实践,为家乡建设和国家发展贡献青年力量。要自讨苦吃,保持奋进姿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兴农助农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业绩。

座谈会当天,学校党委书记王红兵,党委常委、副院长魏启晋,旅游与艺术学院、学校办公室、党委学工部、团委相关负责人一行赴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科技小院实地调研。

王红兵一行首先来到科技小院,驻扎在科技小院的两名研究生介绍了科技小院的成立背景、特色产业发展、科学技术手段引入、优质品种筛选、积极探索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相关情况。影视系系主任贾宁介绍了学校旅游与艺术学院和西槐庄建设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情况,以及双方推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项目实施情况。随后,王红兵与学校“农艺工作室”的师生一起察看了大棚和露天大田的作物种植情况,交流讨论了农产品生长现状及销售情况,并一起参与了农艺工作室今年的首场直播带货活动。

展望未来,财贸青年应如何继续书写好乡村振兴路上的“青春答卷”?答案就在心中,行动就在脚下,未来正在路上!